|
|
- 农友天地
|
|
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“双晚”技术意见 |
时间:2023-09-20 14:31:14 |
当前,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正处于籽粒灌浆中后期、即将大面积收获,冬小麦备种备肥抓紧推进、秋冬种即将全面展开。夏玉米冬小麦“双晚”技术是指在黄淮海等地区夏玉米适期晚收、冬小麦适期晚播,对玉米可高效利用光热资源、延长籽粒灌浆时间、提高产量和品质,对小麦可减少水分消耗、避免冬前旺长、确保安全越冬。立足黄淮海等地区光温水资源条件和当前生产形势,以统筹周年高产为目标,以“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、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”为重点,在黄淮海地区推进实施夏玉米冬小麦“双晚”技术,全力夺取今年秋粮玉米丰收、夯实明年夏粮小麦生产基础。
一、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
(一)优选肥药,“一喷多促”。科学搭配药剂,将叶面肥、调节剂、抗逆剂、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,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促生长发育、促灌浆成熟、促灾后恢复、促粒重增产、防控病虫等多重效应。应对自然灾害,高温干旱地区可喷施磷酸二氢钾、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,渍涝地块及时排水后可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,早霜威胁大的地区可喷施磷钾肥或液体膜。应对病虫害,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、苯醚甲环唑、吡唑醚菌酯•戊唑醇、醚菌酯•氟环唑等,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溴氰菊酯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。此外,要合理选择喷施时间,一般选择在无雨天的上午10时前、下午4时后进行,避开正午高温时段;如喷后2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,要及时补喷;也可因地制宜选择无人机夜间作业。
(二)适时晚收,增重脱水。一般夏玉米花粒期后50—60天,有效积温满足灌浆期所需,进入成熟期。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,即籽粒基部和穗轴交界处出现黑层,籽粒乳线消失,果穗苞叶黄白并松散,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,基部叶片干枯,同时籽粒变硬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,含水率降至30%以下。一般日均温达16℃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,14℃以下基本停止灌浆。应根据品种特性、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晚收,以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。黄淮海北片建议10月5—10日收获,不迟于10月15日,黄淮海南片可延迟到10月10—20日收获,不迟于10月25日,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,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,确保丰产丰收。
(三)机收减损,颗粒归仓。提前关注天气情况,安排好农机手农机具调配、收割机保养调试、晾晒和烘干储藏准备等预收前的准备工作,力争一次性及时完成收获。机械收获时应整村整镇、大面积连片推进,提高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。种植中晚熟品种和晚播晚熟的地块、玉米籽粒含水率超过35%时,采取机械摘穗,降低籽粒破碎率和机收损失率;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,籽粒含水率降至20%以下时,再用机械脱粒,以防霉变,保证产量和品质。种植早熟品种的地块或达到生理成熟、籽粒含水率低于25%时,可采用联合收获机直接脱粒收获,提高收获效率。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或烘干,及时入库颗粒归仓。
二、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
(一)精细整地,提高整地质量。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,推进翻、旋、耙、压一体化作业,着力实现土壤深、细、平、实相统一,大力推广复式作业,减少耕作次数、节本增效。对连续旋耕2—3年的麦田,力争深耕一次,耕深以25—35厘米为宜,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;对旋耕整地麦田,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,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。秸秆还田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,做到“切碎撒匀、草土混匀、镇压耙实”。选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或深旋灭草还田,深耕埋草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,深旋埋草深度应达到12—15厘米,做到草土混匀,防止富集于播种层。适墒镇压,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,做到镇压耙实、踏实土壤。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,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。
(二)适时晚播,确保一播全苗。以冬前积温和选用品种特性为基本依据,科学确定适宜播期。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,冬性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分别为日平均气温16—18℃和14—16℃,进入越冬期达到壮苗标准分别为主茎叶龄6叶和6叶1心,约需0℃以上积温为570—645℃,冬前主茎叶龄不低于3片叶是晚播小麦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,适期晚播进入越冬期至少需要0℃以上积温350—500℃。黄淮海北部麦区适宜晚播期10月5日—12日、不迟于10月15日,中部麦区10月7—15日、不迟于10月20日,南部麦区10月15—25日、不迟于10月30日。以培育冬前壮苗为标准,精准确定播量,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深播种。一般黄淮海北部麦区亩基本苗25万—30万,中部麦区20万—25万,南部麦区15万—18万。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℃后,每推迟一天播种,基本苗增加1万,最多黄淮海南部麦区不宜超过35万、北部麦区不宜超过40万,播种深度以3—5厘米为宜。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、宽幅播种或窄行播种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,减少缺苗断垄,提高播种均匀度。
(三)强化田管,培育冬前壮苗。重视播后镇压,播前耙平压实,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要做到随播随压,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适时用镇压机镇压,并保证镇压力度和均匀度,做到土壤沉实、种土密接,减少土壤透风跑墒,促进麦苗生长。抓好肥水促控,基肥不足条件下及早补施苗肥,促蘖长根。适时浇好越冬水,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、旋耕播种、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,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,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℃左右、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节水灌溉,灌水后及时划锄,松土保墒,防止地表龟裂,避免透风伤根死苗;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,每次降雨后及时划锄保墒,保苗安全越冬。做好除草防虫,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,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(日平均气温在10℃以上),小麦3—4叶期、杂草2叶1心至3叶期,选用适宜药剂,防除麦田杂草;对蛴螬、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麦田,选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,结合锄地施入土中。同时加强冬前麦田管护,杜绝畜禽啃青,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。强化防灾减灾,重点关注寒潮来临造成的冻害、降雨偏少带来的干旱和积水过多造成的烂耕烂种和渍害等,针对干旱或连续降雨可能造成小麦晚播的情况,推行“四补一促”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,减轻因播期推迟过多和积温不足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。(来源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)
|
|